标题,即用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指明作者所要关注研究的某个美术教育教学问题,或者某个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的中心论题,并且应清楚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把作者的主要观点表达出来,使读者通过标题能大致了解论文所要阐明的某些问题和思想。用词要尽量简洁明了,一些很长的论文标题常常使人感到烦琐,无法给观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从而降低了文章的总体质量。因此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题目尽可能短一些,最好不超过12个字。如果实在很难简洁地表达出意思,可以采用副标题进行补充,一般主标题是谈文章的观点,而副标题是谈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常见的标题有两种设置类型:一种是以研究对象或研究目的为题,例如,“论宗炳与王微美学思想的差异”;另一种是以研究结果为题,例如,“以学生为中心重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二)署名
署名即把论文作者的姓名书写于标题之下,并标注其职称、单位和邮编,多人署名应按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排列位次,一般只注明第一作者的职称、单位和邮编。这样署名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作者的身份,并且对此文负责。不同的刊物媒体署名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具体隋况具体看待。
(三)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主要观点做出总体性概括的陈述,简要介绍论文所要表达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和结论等,目的在于让读者阅读之后,对本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读者判断是否有必要对此文进行精读。在写作摘要的时候尽量言简意赅,把中心思想和论点阐述出来,研究的背景和论据等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和删除。一般摘要的字数控制在200~300字,尽量采用第三人称语气进行阐述,并且不对论文进行评价,持一种客观的表达。有些论文发表和出版需要加上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一般写于中文摘要之后。
(四)关键词
关键词又可称为“主导词”,是从论文中选取的能够代表全文主题的一些词或短语,这些词语能代表本文的中心,且出现频率非常之高。关键词的选择非常重要,它能够让读者在成千上万的论文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出本文。但是关键词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每篇论文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在特殊情况下可增加到7~8个,依次排列在摘要之下,另起一行书写。
(五)引言
引言一般放在论文的开头,是写在正文前面的内容,一般对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成果等进行简单地阐述,并且提出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作用和意义。引言要简单明了。
(六)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在主体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后,运用日常中搜集和整理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的材料,展开充分的论述,积极地去证实或者推翻自己在前文中所引用的一些观点,以实现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目标。在写作正文时,要注意具体的写作要求和格式,做到首 具体的格式为:正文内容中的顺序号以“一、标题”、“(一)标题”、“1.标题”等表示,一般不超过三个层次;段内顺序以“(1)”等表示。
(七)结论
结论是对论文写作的一种总结,是对论文所有观点的总结。写作时要措辞严谨、逻辑严密、有理有据,对不能证实的内容在措辞上要留有余地。
(八)致谢
致谢通常放在论文的结尾处,凡是对本文研究提供过重要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都应予以致谢,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致谢态度要端正,措辞要恰如其分。
(九)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写在论文的最后,是论文写作者严肃科学态度的体现,凡是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或者作者本人以往发表的文章、结论、实验数据、材料等,都应在论文出现的地方表明,并在最后依次列出。参考文献的目录排序在文献数量众多的时候可按照在论文撰写中参考价值的大小或者按本文的参考顺序排列,参考文献较少时可按文献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按作者的姓名先后排列。最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也有具体要求,一般为序号、著者姓名、文献篇名、发表期刊名及期刊的卷号、出版年份、页码。对于著作还应标明出版社全称和出版地点。
(十)注释
注释一般有三种书写方法:页下注(脚注)、篇末注(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页下注(脚注)是在所注释页的下端注明引文的出处。每页重新编号,引文在两段以上的要标明序号,采用带圈的数字①、②、③、④……来表示,并且标注在引文末端右上角。篇末注(篇后注)是指在全文后集中标明引文的出处,并且将全文的引文标注从前到后按前后顺序统一编号。文内注(行内夹注)是指在引文之后,用括号的形式注明引文的作者、著作或文章的名称、出版社、页码等。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只能用一种统一的注释方式,不可同时将三种注释方式用在一篇文章中,一般论文用“篇末注”,书籍类用“页下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