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浮士德》的艺术特征 - 论文期刊发布网站
专业权威的论文发表期刊网,职称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医学期刊,医学论文发表,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论文
论文指导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医学论文 建筑论文 社科论文 艺术论文 理学论文 管理论文 政治论文 教育论文 其它论文
期刊
期刊指导 经济期刊 科技期刊 医学期刊 建筑期刊 交通期刊 电力期刊 机械化工 学报期刊 文艺期刊 农业期刊 计算机 社科期刊 教育期刊


【艺术论文】《浮士德》的艺术特征

发布:论文易网2016-1-21 11:20分类: 艺术论文 标签: 浮士德插画 浮士德艺术 歌德艺术论文 浮士德精神 黑暗浮士德 浮士德阅读

摘  要:《浮士德》蕴涵了歌德一生的探索和思考,也涂抹着西方资产阶级在发展进程中的某些本质特征。本文主要针对《浮士德》中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进行一个阐述。分别从歌德自身出发、故事情节、辩证法角度塑造、矛盾对比的手法四个方面来对剧中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靡非斯特。

关键词:浮士德;歌德;靡非斯特;人物形象

歌德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想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而历时60年创作历程的《浮士德》就是在歌德这种经历下创作出来的。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中世纪的一位学者,他为追求新的生活和事业,与魔鬼靡非斯特定下赌约。在靡非斯特的帮助下,浮士德经历了一番对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索过程,最终认识到生命的根本意义和最高目的。

一、从自身出发观照浮士德

歌德将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本人的生活体验融入对浮士德的刻画中(这句放入文中)。在歌德的《自述》中有过一句话“永远努力地,内向和外向的,不断活动着的诗性修养与冲动形成他生存的中心和基础。”活到83岁的歌德,写《浮士德》却一直写到82岁,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永远努力着的,不断思索的,不断改进的,不断出成果的人。

“歌德本人的宗教观和科学态度也有助于说明他为什么没有安排浮士德去追求科学知识。”歌德信上帝,虽然为了表现《浮士德》的中世纪背景,歌德使用了基督教神话,“但并无深刻信念”,在剧中,歌德没有抨击教会,也不相信人的堕落,然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走向正确的道路,不需要救世主来拯救。

歌德是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这在《浮士德》的第一部分中有所体现:浮士德被魔鬼靡非斯特引诱,以出卖灵魂为条件,使他的人生重新开始,并且展开了他生命的体验之旅。第二部分则注入了中年和晚年歌德的体会:他在魏玛宫廷服务,有利意大利,研究古典艺术和自然科学,注意威尼斯和荷兰镇海的努力及美国开凿运河的计划等。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刻画,表现了人类失去传统的依傍,需要重新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新的人生意义与价值。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

歌德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同时也高于生活,《浮士德》就是歌德一生生活体验的巨著。

在《浮士德》中,歌德描述了浮士德一生发展的过程,他摆脱中古时期的蒙昧状况,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探索新生活。浮士德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的探索,充满了积极向上、鼓舞人热爱生活的蓬勃朝气,其一生与歌德自己的一生一样不断探索着。歌德的一生致力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政治活动,并且喜欢自然界,既注重精神方面的思索,又注重外界的实践活动,在现实实践中去验证其精神实践的思索。“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所以人们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歌德认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有任何意愿是完美无缺不具有任何伤害性的。但他相信上帝的怜悯与爱,悔罪与一生奋斗的过程,上帝会纪念,并接纳入永恒、给人恩宠。由此,在浮士德死后,出现了天使与魔鬼相争他的灵魂,最终,浮士德被引入了天堂。

二、在故事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

全剧以两玩笑般的打赌为主线,引出主人翁浮士德,并以此刻画其探索的历程。“他的探索之旅一直有魔鬼靡非斯特伴随左右,形象化地说了浮士德对真理的追求过程一直与官能欲望机密相连。”

(一)第一次打赌

《浮士德》的开头《天堂序曲》中由魔鬼靡非斯特提出人性弱点,并且他相信他能把人类引上魔鬼的道路,之后天帝则认为人类虽然有诸多的缺点,如:贪图安逸、精神与行动容易松弛等,但是只要是一个有追求的好人,那么久能觉悟出正确的道路。由此,为了证明两个人的观点谁对谁错,天帝把浮士德交给了靡非斯特。这一次打赌,引出了浮士德这个人,并且赌约中对人类精神力量的争论正是浮士德一生经历的验证。

(二)第二次打赌

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特之间进行的,其条件是魔鬼今生侍奉浮士德,并为浮士德的追求提供帮助,而浮士德死后的灵魂归其所有。

浮士德一生有五大追求: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政治追求,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围海造地,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浮士德的第一个追求是对知识的追求,他的心中一直存在两个灵魂的冲突,“但他的倾向是‘向上’,向上的灵魂在寻求与神性的合一。”“几十年的孜孜不息的学者生活,最后所得到的是僵死的知识,生活充满‘忧虑’,内心是‘执著尘世’和‘向上’两个灵魂在冲突,同时,又感到外边的自然与人生好像在向他呼唤,独自坐在牢狱般的书斋里,求死未果,求生不能”。对此,浮士德翻开了巫术,向地灵求救,魔鬼靡非斯特乘虚而入,引诱了他,这样,他以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为筹码与靡非斯特订约。

第二阶段,是浮士德对爱情的追求。纯洁的少女玛加蕾特与浮士德的结局最终是个悲剧,少女遭到了毁灭,但是浮士德在犯罪后却没有罪恶,也没有忏悔,依然继续他的追求。在浮士德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之间的冲突。

在爱的追求以后,则是浮士德的政治追求,这是他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靡非斯特用魔术为腐败的宫廷服务,美女海伦的出现使浮士德放弃为宫廷服务,转而追求美。这是浮士德从小世界到大世界,从唯肉到唯灵的过度。歌德把政治追求作为知识、爱与美三个追求的过度和陪衬来写。

美的追求则是浮士德继政治追求失败后,对希腊古典美的化身——海伦的追求。在剧中,由靡非斯特召唤出的希腊神话中的天下第一美女海伦,浮士德与其结婚,并生出欧福良,而接下来,欧福良的夭折,海伦的消失,只留下衣裳和面纱。这些都表明了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的失败与幻灭,突出了浮士德不断追求,不断失败,却永不放弃的信念。

在经历美的追求失败后,浮士德又开始了他对事业的追求,走向了社会实践之路。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以上的五大追求,充分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的精神。

【艺术论文】《浮士德》的艺术特征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 0/2181 人参与

发表评论:


更多论文期刊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还可以关注微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