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论文】近现代中国国民性批判的成就与评价 - 论文期刊发布网站
专业权威的论文发表期刊网,职称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医学期刊,医学论文发表,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论文
论文指导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医学论文 建筑论文 社科论文 艺术论文 理学论文 管理论文 政治论文 教育论文 其它论文
期刊
期刊指导 经济期刊 科技期刊 医学期刊 建筑期刊 交通期刊 电力期刊 机械化工 学报期刊 文艺期刊 农业期刊 计算机 社科期刊 教育期刊


【其它论文】近现代中国国民性批判的成就与评价

发布:论文易网2015-12-28 16:31分类: 其它论文 标签: 国民性批判 人性的批判 批判研究 批判哲学的批判 批判 社会批判

【摘要】“国民性批判”是“五四”前后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它发起于晚清,是改良派发起的启蒙新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促进了中国文明的进步。

【关键词】近现代  国民性批判   成就  评价 

【正文】

一、国民性批判综述

1.“国民性”一词的由来

   “国民性”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译用的西方词汇,是英语natinal character 一词的日文汉字意译,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晚清知识分子从日本引入,是为了揭示陋病,唤醒国民,救国图强以及用来发展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理论。

2.国民性的含义

    国民性(national character) 又称民族性格,用来表示文化精神和心理结构的集合概念。它是在多民族共同文化的基础上生成的多层次的统一体,是在人与自然、社会、历中的多重关系下产生的。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态度、情感等比较稳定持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正如《汉语大词典普及本》中对“国民性”做的阐释“国民性,“谓一国国民特有的气质”。

3.国民性批判的背景 

(1)内在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 中国改良派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变法”来强国的理想受挫,康、梁等改良派核心人物总结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他们意识到由于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压制,封建纲常的束缚,造成了中国“ 民德薄”、“民性弱”的状况,中国国民性存在很多弱点,而这正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所在,也是中国积弱的根源。持续紧张的民族危机使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摸索到国民性改造的“救命稻草”,正是民族危机的不断加重,促使他们对国民性批判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也更加迫切。

(2)外在原因

经由严复传播、介绍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论构成了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哲学基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民族要生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恰如生物有机体的性质、强弱取决于细胞的属性一样,一个民族的强弱取决于社会个体成员基本素质的优劣,这种哲学基础为严复及其以后的维新派、立宪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及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的改造国民新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美国传教士史密斯所著的《中国人的素质》的日译本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日本人对中国民族性的评价, 而且在中国读书界广泛流传,其中对中国人麻木不仁、知足常乐、等国民性格的尖锐批评,引起了中国反躬自警,引以为戒,引发了他们对国民性批判的积极研究。靺鞨生在其《支那人之特质》中说:支那人民之旧习,唯限于一身之琐事, 使不破坏其衣食居处之旧习,洗刷其冠婚丧祭之旧例外,仍可悠然享其平和康乐, 至于国家之制度、国政之方针, 勿论如何改变, 彼等必漠不关心。虽然日本的这些看法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但他们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某些看法却影响到了中国的知识界, 如缺乏爱国心、奴隶性等提法都是后来中国国民性批判的重要内容。

流亡日本的康、梁受到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国家主义理论的影响, 接受了日本知识界为应对政府全盘欧化政策而产生的国粹主义思潮的洗礼,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森有礼等人的相关国民性改造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国民性批判思潮的到来。于是他们一方面以报刊等舆论形式积极传播和介绍日本启蒙思想家的国民性改造思想,一方面不断发表中国人自己关于改造国民性思想的著作,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以“ 开通民智”为核心的思想启蒙运动, 提出了“新民”的主张。

【其它论文】近现代中国国民性批判的成就与评价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 0/1698 人参与

发表评论:


更多论文期刊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还可以关注微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