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公司作为商品经济的主体,在当今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制度是市场机制中的核心,公司吸纳劳动力、资本和经营者并将其融于一炉,最有效地配置资源,鼓励创业与冒险精神,帮助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向政府纳税,还具有促进社会整合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功能。随着经济力量的日益增强,公司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消极影响也与日俱增。一些公司只顾追求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而漠视甚至肆无忌惮地侵害劳动者、消费者、债权人、竞争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制假贩假、污染环境,将本来应该属于公司付出的成本转化为社会承担,并进一步诱发大量的社会问题。这种消极现象概括起来就是公司社会责任松懈。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社会
一、公司的社会责任的缘起与发展
(一)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争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4 年,美国的谢尔顿率先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
(二)国际社会通说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董事作为公司各类利害关系人的信托受托人,而积极实施利他主义的行为,以履行公司在社会中的应有角色。
(三)我国于2006年《公司法》首次将社会责任作为公司的法定义务,但原则的确立并非制度的构建。
二、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依据
(一)经济学依据:公司是对全社会经济资源予以配置的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公司集中,公司的经济力量越来越强。 据美国华盛顿政策研究所于1996年12月25日发表的《经济二百强:全球公司经济力量的崛起》报告如下:
1.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一百强中,51个是公司,国家只占49个。
2.全球公司二百强的销售总额占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1/4。在1982 年时,全球公司二百强的销售总额占全世界GDP中的24.2%,到了 1995年则进一步提高到28.3%。
3.全球公司二百强在近年来已沦为工人就业的破坏者。他们在全球范 围内的用工总数仅为1880万人,比全世界56亿人口的1%中的1/3 还要小。这与他们的经济实力相比,显然是很不协调的。
(二)法学依据:权利与义务相孕而生。法律具有协调各种关系、避免冲突与损耗的功能。法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利益,是各种社会价值的平衡。法律为公司的生产活动协调提供有力的保证。公司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义务。
(三)社会学依据: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活动是社会生产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又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物,企业的发展也受制于社会。
三、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
(一)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严格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便利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构建社会主义诚信体系不遗余力。
(二)公司对职工的社会责任:公司利益是股东利益与职工利益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有机结合体。公司应认真遵守《公司法》,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公司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公司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三)公司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公司债权人是与公司密切联系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主要包括银行和交易相对人。公司在进行交易时应考虑自身的规模和承受能力,绝不能欺骗交易相对人。
1.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公司应定期向债权人报告公司信息,包括财务信息、投资政策、债务信息等,不得编造、隐瞒。
2.引入债权人代表驻厂监督制:让债权人代表随时掌握公司动向,发现有不利于债权人的行为随时向债权人汇报。
3.建立诚信档案:公司管理机关对公司建立一套诚信档案,并为公司设立信用等级制度。
(四)公司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公司深深植根于所处的社会中,无法独立于它所在的社会而存在。公司对所在社区的经济、治安以及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