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会计电算化极大地方便了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技术问题和软件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企业实例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符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一)实验科研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工资核算的单项会计业务核算,且缺少与之匹配的各种汉化的工具软件,专业人员也不够完备,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
(二)自发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正式新技术革命浪潮遍及时期,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达到了高潮。然而,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在理论、经验、人员培训等当便还不成熟,大部分单位采用自己开发的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造成许多盲目性、低水平的现象存在。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
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但实际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网上处理、传载信息以及上网使用的方式是知识经济下的最为普通的财务信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
(二)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
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要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了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道,了解会计核算工作,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三)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一边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三、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首先,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在不少财务人员看来,电算化仅仅是代替了手工核算,提高了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2.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目前,许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
3.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