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集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要使“企业集团”这一现代化的资本组织形式能够获得健康、迅速的成长,有赖于通过优化内部财务管理来实现内在素质的提高。但我国企业集团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完善问题,甚至一些集团的财务管理可以说是漏洞百出,这将大大影响、制约我国企业集团的生存、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的特征和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融资;投资
企业集团是一个以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并以产品、技术、经济等多种纽带,将多个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面对空前加剧的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严峻挑战,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作为主力军的企业集团,它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的核心,也是当前企业集团改革和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能否以财务管理为切入口,建立起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对于企业集团的前途命运,乃至整个民族经济的振兴与持续稳定增长,均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努力改善企业集团内部环境和提高自身素质,以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特征来源于其组织结构的多级法人制。基于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背景,以总部为主导的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客体以及财务管理方式等方面体现如下基本特征: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及其特征
与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应,在财务管理的主体上,企业集团呈现为一元中心下的多层次复合的结构特征。
由于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其他成员均是独立的法人。因此,从法律上讲,彼此不仅有着独立经营自主权,而且也有着独立的理财自主权。这种法人权利与地位的独立性,使得集团的成员企业必然要求成为各自财务管理的主体。在以产权关系为基本纽带的企业集团里,母公司必然会借助资本杠杆效应,对成员企业实施层层控股与参股,由此在集团内部形成了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或工厂等多层次的控制结构体系。从充分发挥资本杠杆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的出发,母公司势必会凭借其出资人的身份对所控制的子孙公司的融资、投资决策以及利润分配等制定统一战略,实施统一规划,从而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发挥着一元中心的作用。不仅如此,对于兼具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的母公司,其一元核心作用还表现为对子孙公司甚至一些不存在资本纽带关系的成员企业资源的整合配置实施统一的战略规划,并通过资源聚合效应的发挥,推动核心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由此企业集团的财务关管理的主体是整个企业集团的主体。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及特征
企业集团的理财目标是追求集团整体的利润最大化。它与单一的法人制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因为企业集团要实现“1+1>2”的目标,故企业集团整个利益并非等于集团成员利益相加,单个成员追求个别利益最大化之和并不一定能使得企业集团的利益达到最大。但是,每一个集团成员各自又是独立的理财主体,都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这时集团公司就必须协调各成员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解决集团内部的利益冲突,最终实现企业集团整体的利润最大化。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客体及特征
财务管理的客体即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集团的资金运动,也不例外。但是企业集团的资金运动于单一法人制企业是不一样的。企业集团的资金运动涉及多个财务主体,是多个独立财务主体资金运动的一体化复合,其财务关系更加复杂,所需的财务手段和方式也更加多样;企业集团有着比单个企业更加优越的财务资源,并在集团总部的统一协调下,增加集团整体的资金的弹性,可以利用成员企业资金需要的时间差,所产生的“资金”在成员企业之间调剂或投向金融市场获取有利的投资机会。这样企业集团的风险也要比全部单个成员企业之间的风险之和要小。
(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式及特征
企业集团实行财务上的全面预算制度管理方式,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以“投资中心”的身份根据集团整体的利益和投资机会,作出集团的重大投资规划及预算框架,然后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和反复论证,具体落实到各个成员企业之后进行有效的控制,再对集团和成员企业的业绩考核与评价,并据此采取有效的集团激励办法,实施有效的集团激励制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