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研究近几年开始在地图学领域兴起。本研究采用可用性评估方法对电子地图进行可用性测评,以期得到为设计用户满意的地图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国内外主要电子地图的操作界面,归纳出主要操作功能及功能组合;第二阶段:利用Flash软件制作出模拟电子地图的操作界面;第三阶段:就模拟操作界面,控制电子地图界面因素,请受试者完成地图界面操作任务,测试操作界面的使用绩效和满意度。测试结果表明,模拟电子地图界面在功能上设计、绩效、界面设计、客户满意度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最终提出要完善功能设计和和代码设计以达到客户更满意的电子地图操作界面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可用性;电子地图;操作界面;Flash
研究背景
可用性相关研究的出现主要源于现代设计的要求。现代设计的风格已经从功能主义逐步走向可多元化和人性化。今天的用户一方面要求产品功能齐全、高效,适于人的操作使用,另一方面又要求产品满足人们的审美和认知精神需要。比如现代计算机设计,已经摆脱了旧有的纯机器味的淡漠;尖锐的棱角被圆滑所代替;单一的米色不再一统天下;机器更加紧凑、完美,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软件界面中颜色、图标的使用,屏幕布局的条理性,软件操作间的连贯性和共通性,都要求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使之操作更简单、友好。
伴随着产品设计人性化的需要,需要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寻找能实现产品人性化、高效化的方法。而要实现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就必须深入了解用户的操作特征和行为规律。在此过程中,人机工程学学科研究思想对发展可用性研究的方法体系有着重要的贡献。
人机工程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人机工程学学科领域长期发展得到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直接准则,比如在视觉显示界面上视标的亮度、环境的照度、颜色、大小等方面的参数在人机工程学学科中均有大量研究;另一方面,在人机工程学学科研究过程中发展出的各种评估方法对于产品可用性测试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借鉴。
此外,对于产品界面设计优劣的评价最基本、最可靠的方式就是通过让真正的用户来进行用户测试也就是可用性测试来实现。由于可用性测试中大量采用实验性的设计方法来保证研究中的变量有效控制,而且允许进行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到结论,因此可以说可用性测试是对产品的可用性水平进行评价和检验的最为严格的评估形式。
同时,从方法来源上来说,心理测量学和心理统计学等社会学科的发展对可用性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从广义上来说,对于产品的可用性研究无论是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还是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如量表评估或绩效测试),都可以归结为对用户的行为或态度进行观察和研究。心理测量是对代表性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标准化的测量,从而对贯穿于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进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而心理测量学科中有关态度量表的编制方法、量表的信效度问题等方面理论的发展对可用性测试方法的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样,由于用户的种种操作行为是纷繁复杂的,如何从用户众多的行为中发现其内在的操作规律,以及检验产品的设计模型与用户的心理模型是否真正匹配,都需要利用心理统计学学科中大量的统计方法。近几年来来,产品可用性的观点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