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村级组织和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否落实,关键看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如何。一要注重提高村级组织及领导,特别是村支书对精神文明建设地位、作用的认识,使之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二要注重建立有利于激励基层狠抓落实的有效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像抓经济工作那样,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乡镇一级应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考核和评价村级班子和主要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将指标层层分解,明确目标责任,实行量化考核,把任务落实到村、部门和每个干部,严格岗位责任制,强化动态管理。如:创建文明生态村、农村破旧俗树新风、赡养老人、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等情况,都可以确定量化标准。这样创建工作才能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有积极性。并与工资、奖金持钩,以此促进村级组织和领导自觉抓落实。
二、开展教育活动,增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只有抓住重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民素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注重引导农民坚持共同致富的发展方向,激励农民为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改变村容村貌做贡献。
二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为此,各级组织应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大力倡导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男女平等、见义勇为、勤俭持家、移风易俗、友爱互助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家庭美德新风尚。
三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培训,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自觉摒弃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这是实现小康目标的有效措施,也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通过兴办农村图书室、农民技术学校、家庭读书角、组织科技示范观摩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和科技思想,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和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四是强化法制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应在农民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民的守法观念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广大农民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努力培养有文化、学技术、懂法制、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抓好设施建设,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是搞好阵地建设,包括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要与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相结合,积极有序地推进省市县三级村民活动中心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活动有场所、有器材,使之成为村民学习知识、掌握技术信息、开展活动、参政议政、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综合性场所。同时搞好规范化管理,以管理促利用,以利用促建设,使之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作用。其次是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进一步完善黑板报、广播站、有线电视、村民大会、党员大会的基础上,逐步建全宣传队、电影放映队、文艺小分队、锣鼓队、报刊栏、制度栏、科普知识宣传栏等,为村民提供开展各项活动的阵地和载体。同时,积极拓宽精神文明创建的渠道,提高创造效果,充分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信访、法律、信息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