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汇总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63例入住我科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常见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结果: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以遗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本组冠心病患者总有效率为239例90.87%,死亡率为9.13%。结论:冠心病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治疗方面要根据患者所患冠心病分型不同而采取个体化治疗,注意处理并发症疾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具有规范性,因此疾病仍以预防为主,得到有效的预防,可以增强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关键字】冠心病 危险因素 分析 临床治疗预防保健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冠心病除了常能够引起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外,还可因患者心肌缺血导致患者心率失常甚至心力衰竭、猝死等。长期临床观察显示,冠心病是世界第一大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其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食物、环境的严重污染,该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呈增长趋势。了解和认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有效指导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避免部分患者对该疾病的不了解而过于紧张担忧,部分患者又盲目的忽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对集中和统一,具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具有参考价值和干预治疗的意义,可有效指导预防。具体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63例冠心病患者为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内科收治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性166例,女性97例;从事体力劳动患者84例,从事脑力劳动患者179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0岁,其中年龄分部22例患者在31~40岁间,136例在41~50岁,76例在51~60岁,29例在61-70岁间。本组患者中以中老年人居多,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冠心病类型分部,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心绞痛型69例,心力衰竭型118例,心律失常型17例,单纯性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单纯性无症状心肌缺血13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合患者的年龄、发病因素、心电图及其负荷验等进行对照和归类,对引起患者患病的常见原因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概括。
2. 临床治疗
从冠心病的致病原因可知,冠心病实际上是血栓的堵塞,不管是上述哪种危险因素最终均导致血栓堵塞,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可以造成心肌梗死、心率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在治疗方面,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首先要看抗凝血,抗血液凝固。血液中有很多的物质,容易造成血液凝固,所以临床上就要用阿司匹林,或者波利维,甚至要用一些中成药,比如三七,丹参,保心丸,疏通血管,抗血液凝固。第二就是抗血脂,要吃降脂药,抗脂治疗又叫做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心肌梗塞的复发。降脂药主要是预防,而且降脂药要终身吃。
对于本组患者轻症病人168例仅采用口服药治疗,调整患者心态,调理患者生活规律和饮食,要求戒烟限酒,同时治疗已有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经过针对性的治疗调理均保持稳定状态;83例患者因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严重,而病变范围又比较局限进行介入治疗;12例患者根据并请及家属要求进行了手术。本组患者经以症治疗后,有24例治疗无效死亡。总有效率为239例90.87%,死亡率为9.13%。
3. 结果
通过对本组263例患者资料的分类、汇总、分析。本组患者中老年男性的发病率最高,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高;高血脂症患者192例,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多数在5.0~6.5mmol/L,水平越高发病就越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高血压患者53例,收缩期的血压更容易致病;本组患者中251例有吸烟史,最短5年,最长29年。糖尿病患者有一系列的代谢异常,易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危险;本组患者肥胖95例,肥胖患者更容易表现高血脂症异常。冠心病与危险因素关系见下表1和表2。
冠心病与年龄和性别危险因素数据表1
年龄 |
N |
男 |
女 |
31~40 |
22 |
12 |
10 |
41~50 |
136 |
113 |
23 |
51~60 |
76 |
39 |
37 |
61~70 |
29 |
14 |
15 |
冠心病与危险因素数据表2
危险因素 |
N |
占发病患者的百分比 |
吸烟 |
251 |
95.44% |
高血脂症 |
192 |
73.00% |
家族史 |
89 |
33.84% |
高血压 |
53 |
20.15% |
糖尿病 |
64 |
24.33% |
肥胖症 |
95 |
36.12% |
4.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丰富营养的物质已摆到人们餐桌,过度饮食加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冠心病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它的致残和致死率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人们越来越对它的危险因素开始关注,想以此提早进行预防和干预治疗。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人数约为因疾病总死亡人数的50%,冠心病是由于堆积的脂肪堵塞动脉血管导致心脏血管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坏死。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可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其中高脂血症、高粘血症是导致患者患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较正常人群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粘稠度增高,所以控制高血脂和血粘是防止冠心病的关键。患者的血脂水平下降1%,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2%。大量数据跟踪显示:肥胖患者患冠心病的人群较多,分析指出,由于肥胖患者耗氧量将正常人群偏多,机体迫使心输出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其次,肥胖患者体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较高。因此肥胖也是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本文对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因冠心病收入我科进行治疗的263例患者病因进行分析,结果与临床报道相符。本组的263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病人数最高的患者的年龄阶段在41~50岁,且以男性居多;导致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常见病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遗传等因素中,吸烟患者约占251例,占患者总人数的95.44%。其次是高血脂,有192例患者的血脂水平较高,约占患者总人数的73.00%。而有家族病史的患者仅占患者总人数的33.84%。由此可见,冠心病的发病能够通过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而降低其发病率。
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除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避免高脂高糖饮食、规律生活、坚持体育锻炼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等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时采用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及贝特类。从本组回顾总结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完心病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普通性和可重复性,其中年龄、性别、个人和冠心病家族史是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但是,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和吸烟等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充分认识和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的流行和变化趋势,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倪艳, 王惠新, 赵延栋. 山东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 (11)
[2] 张红运. 氟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冠心病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2) [1] 陈君,郭志刚,胡威,屠燕.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 广东医学, 2009, (02) .
[3] 陶贵周, 丁雪波. 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点谈医学模式的转变[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0, (01)
[4] 张静, 崔炜, 魏国, 苏明, 韩一, 王维刚, 郑斌. 河北省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评估[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16)
[5]张洁,石斗飞,张芳,徐文香,张贞美. 中青年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12) .
发表评论: